5月8日晚,學院思政金課《壯美廣西》第六季第四專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推進廣西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在西校區大學生創新創業園311報告廳開講。本專題由學校副校長朱其現教授及其教學團隊進行授課。專題還特邀賀州市民宗委黨組書記、主任、賀州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向雲老師、賀州蘆笙制作傳承人徐維笙老師親臨教學現場參與授課。

課程伊始,朱其現教授為專題教學作課程導入。他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基本内涵”主題,結合賀州民族文化博物館,與大家分享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華民族共同體基本理念以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理論淵源等三方面的内容,使同學們初步認識與理解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基本内涵。

上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賀州實踐”由賀州市民宗委黨組書記、主任、賀州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向雲老師主講。首先,她介紹了賀州多民族和諧共生、團結共融是賀州曆史悠久的優良傳統。然後,展示了賀州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主要成果,進而闡明了賀州的發展潛力,并勉勵同學們明确自身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踐中的角色定位,成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積極倡導者和忠實實踐者。

中篇“蘆笙: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和諧音符”由賀州蘆笙制作傳承人徐維笙老師主講。他向同學們介紹多種少數民族樂器以及非遺傳承,并提出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内容和形式曆經時代的汰選不斷走向适應包容,其獨有的共生思想和表現形式,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文化載體。他的精彩講授與現場表演讓同學們進一步感受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和諧音符的魅力。

下篇分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四個與共”“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五個認同”兩個部分,分别由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青年教師玉菊浪、韋麗華老師講授。玉菊浪老師分别從共同體理念的價值驅動、價值基礎、價值追求、價值旨歸四方面深入講述了“四個與共”的具體内涵和曆史沿革,使同學們認識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四個與共”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韋麗華老師從“五個認同”的提出和重要意義兩個方面深入講述了“五個認同”是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的思想基礎,是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的源泉。她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

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書記鄧晖以“大學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責任擔當”為本次專題進行課程總結。他對同學們提出以下幾點要求和期望:一是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二是增強民族團結意識,三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四是提高綜合素質。同學們紛紛表示,在今後學習工作中,不負期望,以青春之力成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積極倡導者和忠實實踐者,更好地推進廣西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