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晚,學校黨史教育特色課《百年風華正青春》第五專題“改天換地、披荊斬棘”在西校區創新創業園311多功能廳開講。由校長吳郭泉及其教學團隊進行授課。整個專題分為“秋風今有又是,換了人間”“一萬年太久,隻争朝夕”“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三個篇章,通過現場講授和專家對談的方式,對黨在新中國成立後三十年中進行的波瀾壯闊的建設壯舉進行梳理和解讀。

圖為課程現場
課前以《開國大典片段》視頻進行導入,回顧了新中國成立的相關資料,體會了當時舉國上下,人民當家作主的自豪感,感受人民對領袖的無比愛戴和為新中國誕生而歡欣鼓舞的感情。之後,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青年教師周冬梅對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曆史脈絡進行梳理,講述了從1949年共和國成立——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過渡時期期間中國曆史發展中的重大事件。

圖為周冬梅教師講課
在上篇的講授中,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教師梁小賀闡釋了在波瀾壯闊的抗美援朝戰争中展現出的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内涵,并分享了耳熟能詳的戰鬥英雄邱少雲、黃繼光、楊育才的故事,展現了當時抗美援朝的英雄們英勇頑強、舍生忘死的英雄氣概,進一步激發了同學們愛黨愛國的革命情懷和昂揚向上的學習熱情。

圖為梁小賀老師講課
在聽取梁小賀老師的分享後,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青年教師李輝飽含深情地朗誦了《誰是最可愛的人》向那些為保家衛國而犧牲自己的英雄緻敬。

圖為李輝老師朗誦
周冬梅老師對中篇的課程内容進行簡要梳理,講述了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1966年五月文化大革命爆發前,中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的探索曆程和中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經驗。
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黨總支書記廖玉梅在訪談中分享了這一時期中展現出的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建設精神,并分享了以“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為核心的大慶精神,以及大慶精神的具體實踐者——“鐵人”王進喜的故事和“鐵人精神”的具體内涵。廖玉梅書記還分享了同一時期湧現出的焦裕祿的故事,以短視頻的方式帶領同學們重溫焦裕祿的感人事迹,解讀了以“親民愛民、艱苦奮鬥、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為實質的焦裕祿精神,并強調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要弘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和弘揚勤儉節約、艱苦創業的奮鬥精神。在學習和生活中發揚焦裕祿精神,做到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為國家和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廖玉梅書記(左) 李輝老師(右)進行訪談
李輝老師有感而發,深情地朗誦了一首《念奴嬌·追思焦裕祿》,真切表達了對焦裕祿精神的深情贊頌和對焦裕祿同志的追思之情。
在下篇講授前,周冬梅老師對1966年文革爆發——1976年文革結束的動亂中艱難前行時期的曆史事件進行了簡要梳理。從“全局性的‘左’傾錯誤占據主導地位”“國民經濟與社會主義事業的曲折發展”兩方面講述了中國曲折發展的十年期間取得的矚目成就。
在訪談中,吳郭泉校長分享了“兩彈一星”元勳的偉大貢獻,并結合自身實踐對“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勇于登攀”的“兩彈一星”精神進行解讀。此外,吳郭泉校長還結合了學校的發展,對“艱苦創業,科學求實,無私奉獻,開拓創新,愛崗敬業”的塞罕壩人拼搏而成的塞罕壩精神進行解讀,分享了在學校建設發展過程中帶領全校師生踐行“兩彈一星”精神、塞罕壩精神的重要舉措。

吳郭泉校長(左) 李輝老師(右)進行訪談
在“校長面對面”互動環節,吳郭泉校長對同學們提出的如何切實感受和弘揚“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精神和“新一代青年能否選擇躺平”等疑惑進行解答。吳郭泉校長提出“幸福是奮鬥出來的”,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要有新一代的奮鬥目标和過硬的專業知識,更應該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做到立大志、有大愛。

圖為互動環節
吳郭泉校長進行課程總結。他表示,希望同學們通過課上對三個時段曆史、英雄故事和先進人物的學習,感悟愛黨愛國、無私奉獻、艱苦奮鬥等精神,将這些精神融入到辦實事的過程中,從當下和自身做起,認真學習,将自身理想信念融入到學校和國家的發展中,用新的發展理念開創學校新的發展局面。
課程最後,全體師生共同演唱《我和我的祖國》,在嘹亮悠揚的歌聲結束了本次課程。

圖為集體合唱
19小教定本1班的梁永慶在課後談到:“今晚聽了老師們介紹的抗美援朝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焦裕祿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塞罕壩精神之後,我感受頗深。我了解到了革命先輩們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艱苦奮鬥的高貴品質和無私奉獻的高尚品格,是他們創造了我們今天幸福的生活,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大學生,我們應該繼續傳承和弘揚,并且踐行這些高貴而偉大的精神,用實際行動好好學習,為将來更好的服務社會!”

圖為集體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