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 >> 民族文化 >> 正文
民國時期賀州名人張廷輔手書的摩崖石刻
2016-05-31 10:35  

民國時期賀州名人張廷輔手書的摩崖石刻

在鐘山縣城狀元峰上,有一幅民國時期鐘山縣縣長兼鐘山中學校長盧世标撰文,賀州名人張廷輔手書的摩崖石刻《中樓記》。這幅摩崖石刻寬約一米五,高約一米,刻于民國十七年(1928年)春。字體為楷書,整幅石刻字體布局嚴謹,筆法蒼勁有力。現石刻字迹仍清新可辨。此石刻是賀州不可多得的曆史文物。

賀州曆史名人張廷輔(1875---1951),廣西賀州市沙田鎮龍井村人。光緒二十年(1894)考入縣學,乙未、丁酉年(1895、1897)歲科兩試獲補禀生,壬寅年(1902)考入廣西大學堂,畢業後留校任教。宣統元年(1909)由馮學院推薦給巡撫張學使,由廣西省學政保送入京,經欽點而成為撥貢(清朝由皇帝主持的撥貢科考每12年才有一次)。張廷輔在京參加科舉殿試中了頭名,經欽點成為撥貢.當時京城未有職位安排,張仍回到廣西大學堂從事教學生涯。

1911年,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成功,滿清帝制即将壽終正寝,孫中山準備在南京成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需要各省派員赴京協助臨時政府工作。張廷輔即由兩廣政府推薦為兩廣代表,親自參與了協助孫中山臨時大總統主持臨時政府的工作。1911年,孫中山推翻滿清帝制,張廷輔被推薦為“兩廣”代表到南京親自參與了選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的工作。

孫中山器重張廷輔的才華,推舉其為國會議員。1916年,袁世凱窈國未成即死,由副總統黎元洪繼任總統。黎元洪以張廷輔襄政有功,授予他“總統顧問嘉禾勳章”一枚。在京城十多年,張廷輔曆任三任國會議員和總統顧問.1928年3月,張廷輔退隐回到了龍井老家。

張廷輔歸隐後,憂國憂民之心不變,雖不涉足政治,但積極參與地方公益事業,出任八步商會駐會文續,參與創辦了八步高等職業學校(八步師範前身)、臨江中學、八步飛機場、八步一景橋、五拱水水利等公益項目。抗日戰争爆發後,他積極宣傳抗日的主張,寫下了大量的抗日詩篇和畫作,1944年,從桂林疏散到八步的著名民主人士何香疑、柳亞子等文化界名人還到沙田看望了張廷輔。

正面拍的全幅石刻

側拍摩崖石刻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