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 >> 民族文化 >> 正文
賀州文化概說
2016-05-30 10:05  

賀州文化概說

賀州市坐落于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東部,總面積約為11855平方公裡,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所轄的一個地級市。賀州曆史文化源遠流長,早在公元前111年,漢武帝便在這裡設置賀縣;三國時期,吳國黃武五年,即公元226年設置臨賀縣;到隋朝時改名為賀州,延續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曆史。賀州是一個多民族聚集的地區,民族風情豐富多彩,且至今仍保留着許多十分古樸奇異的民風與民俗活動。在這裡,中原文化百越文化以及湘楚文化等多種文化相互交彙,早在明清時期,這裡便成為了桂湘粵三地的商品集散中心,也正是由于賀州這種獨特的曆史文化氛圍,造就了這裡為數衆多的人文景觀與名勝古迹。

 

境内有國家級、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多處。較著名的有賀州市區的臨賀古城、玉印浮山、方型客家圍屋、文筆塔、千年桂花井;昭平縣内的素有“夢境家園”之美稱,保存着目前全國最完整明清古建築群的黃姚古鎮,“廣西省工委舊址”紀念館,孫中山率師北伐途經昭平時的演講台以及何香凝等一大批文化名人抗戰期間在黃姚古鎮的舊寓所;富川縣内的素有“宋明清民居博物館”之稱的秀水狀元村,以及明清時代的古城、風雨橋、瑞光塔等等。境内還出土有戰國時期代表嶺南文化的重點文物神獸麒尊。瑤族的“盤王節”、“情人節”、“打油茶”、“長鼓舞”;壯族的“三月三”、“廟會”、“炮期”、“舞火貓”;苗族的“蘆笙踏堂舞”等古樸奇異的民風民俗令人陶醉。

建築文化

黃姚古鎮坐落于賀州市昭平縣的東北部,其發祥于宋朝時期,在明朝萬曆年間陸續興建,到清朝乾隆年間達到最為鼎盛的時期,是一個有着近千年曆史的古鎮。由于該鎮上以黃、姚兩姓的住民為多,因此命名為“黃姚”。如今,全鎮共有居民600餘戶,主要街道八條,房屋大多保持了明清時期的建築風格。由于黃姚古鎮所處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這裡四面環山,易守難攻,且交通非常不便,因此該村鎮一直便處于一個半封閉的狀态,故而使得當地古老的建築以及大量的文物完好的保存了下來。抗日戰争時期,這裡作為敵後根據地,曾經有很多愛國人士來到過這裡,這些文物與故居至今仍保存完好,如韓愈、劉宗标的筆墨,中共廣西省工委舊址紀念館、錢興烈士塑像、何香凝、高士其以及千家駒等文化名人的寓所,而且還有許多詩聯碑刻。

民族文化

民俗

瑤族盤王節也被稱為還盤王願或是跳盤王,是瑤族人祭祀他們的始祖盤王,即盤瓠的盛大節日。每年農曆的十月十六日,瑤族人都會彙聚起來,載歌載舞,用以紀念盤王,後來便逐漸發展成為了盤王節。如今,盤王節已經逐漸發展成為一個慶祝豐收的聯誼會,到時候,青年的男女們便會借此機會以歌述情,尋覓佳偶。盤王節可以一家一戶舉行,也可以幾戶或是同宗同族人一起舉行,但不論是以哪種形式進行,都會進行殺牲祭祀,并設宴款待親友,節日通常為三天兩夜,少數地方還會有長達七天七夜的。盤王節的程序是固定的,首先要敬奉盤王,之後大家一起唱盤王歌,跳盤王舞。《盤王歌》的主要内容為以詩的形式叙述盤王一生的事迹;而盤王舞以鼓鑼伴奏,體現出瑤族先民們耕種狩獵與出征殺敵的形式,并會便随着男女的伴唱。

舞蹈 

賀州的長鼓舞是瑤族民間傳統歌舞中典型的代表,在表演時,鼓手以左手握住長鼓的腰部并上下翻轉,右手則根據節奏拍擊,邊舞邊擊。其表演的動作主要包括造屋、制鼓、耍鼓、模拟動物以及祭祀等,其中還有的會在一張八仙桌上起舞,通常會以唢呐與鑼鼓進行伴奏,有時也會唱“盤王歌”進行助興。長鼓舞主要包括“單人舞”、“雙人舞”以及“群舞”等類型,并具有72套表演程式,而每一套又都分為“起堂”與“移堂”等若幹個動物細節。長鼓舞大都為反映瑤族人的生産鬥争與生活習俗,體現出了他們的思想感情與理想願望,故而有着瑤族所特有的風格。瑤族長鼓舞是一種喜慶的舞蹈,因此在節日、婚事、宗教、喪葬等很多場合都可以看到。

音樂 

瑤族是中國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清代詩人屈大均就曾寫下“瑤俗最尚歌,男女雜沓,一唱百和”的詩句。瑤族音樂有着多樣的曲調,可以說喜、怒、哀、樂全都包括,其中最為著名的歌曲主要有《酒歌》、《蝴蝶歌》、《拉發歌》以及《香哩歌》等。在平時的生活中,瑤族人用歌來代替語言已經習以為常,可以說是無歌不成戲,因此,瑤族人從小便開始學唱歌。每年的除夕之夜,長輩們都會教晚輩唱歌,其中男的學唱紅白喜事的“賀歌”、待人接物的“禮節歌”以及生産勞動的“氣節歌”與“知識歌”等;而女的則學唱“繡花歌”與“生孩子歌”等。因此,瑤族是一個非常擅長唱歌的民族,且他們所唱的歌獨具特色,所表現的思想更是十分深刻。

客家文化

千百年來,賀州客家人艱苦創業、克勤克儉、愛國愛鄉、崇文尚武,以興學為樂,以讀書為本,以文章為貴,以知識為榮,形成了獨特的客家文化。從十月懷胎到供學公田,從談情說愛到洞房花燭,從跪乳謝師到狀元醉,客家人的生、老、病、死、婚嫁戀愛、祭祀勞動無一不貫穿着重教崇文的思想。

賀州客家人是在清代由于廣東社會秩序不甯,土客相鬥激烈而大量遷入的,因此賀州舊時的客家人往往是聚族而居,房屋多是群體式,俗稱客家大屋。每座大屋以姓氏為單位。這反映了客家人由于不斷遷徙為生存立足而形成的居住形式。

最具代表性的要數八步蓮塘鎮的“江氏客家圍屋”,是一座曆史悠久、風格獨特并保存完好的客家圍屋,近一兩年來,先後有海内外的《茶是故鄉濃》、《酒是故鄉醇》、《圍屋裡的女人》、《奪寶英雄》等劇組到此取景拍攝。

一座客家大屋,往往聚居着幾十戶人家,前人為後人着想,屋地選擇在比較寬闊利于發展的地方,先蓋一廳兩房結構的住房,廳比較大,是會客及祭祖的場所。起初廳前沒有大門,隻用木條或竹籬暫時封上,開一臨時出入的門,廚房也是在屋旁搭一個小棚暫用,待經濟條件允許後再于大廳前建天井處加兩間廊房及門廳,正式安上大門,并在屋旁建好永久性的廚房、豬欄等附屬建築,到此,一間客家住房才算正式建成。以後随着兒子長大成人分家後,有能力的又在屋的左、右兩旁繼續起房,起的樣式也是先一房兩廳,接着加廊房及天井大門。如此,子子孫孫繁衍,幾代以後,一座頗具規模的客家大屋也就告成。為了保護家族的安全,大屋一般都建有圍牆,圍牆為厚達一米以上的夯土牆。其内有寬敞的大院,供各家人乘涼。并在圍牆的轉角處的内院建一至二座四層高的警戒房,俗稱“炮樓”,底層作廚房及存放雜物,二層儲藏糧食,三層以上住人,一般是住青壯年,以防盜匪。大屋内院落重疊,屋宇參差,很有氣派。

旅遊文化

賀州是一座正在崛起的新興旅遊城市,有着“粵港澳後花園”的美譽。一是自然生态景觀迷人。美麗的姑婆山和大桂山兩座國家級森林公園在賀州城外遙相呼應,神奇的碧水岩、紫雲洞争相媲美,還有奇特的賀州石林、天然的賀州溫泉、迷人的鐘山、荷塘十裡畫廊等自然生态景觀,構成了賀州市著名的生态旅遊品牌。方圓80公裡的姑婆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湘、粵、桂三省交界處的萌諸嶺南端、賀州市區北面,距市區中心26公裡,平均山高海拔800米,主峰姑婆山海拔1731米,峰高谷深、山勢雄偉。年平均氣溫18.2℃,相對濕度80%以上,空氣負氧離子含量高達每立方厘米65856個,園内植物種類有160多個科、1040多個品種,鳥獸130多種。賀州石林形成于6億年前的寒武紀時期,由于燕山期地質的斷裂隆升和長期的岩溶滲蝕,以及自宋朝以來一千多年的錫礦開采業,使區域内地層峰叢間石芽裸露,奇峰突兀,石筍、石柱、地槽、漏鬥、暗井密布,自然景觀美不勝收。

賀州還有着溫馨恬靜的田園風光,有莽莽蒼蒼的原始森林,有堪稱天然動物園和天然植物園的自然保護區,溫泉、瀑布、秀麗的風光随處可見,集溶洞景觀、田園風光與明清曆史文化于一體的昭平黃姚古鎮風景區以及文明閣、千年古榕等人文景觀,賀街古鎮、古塔,屹立江中、景色秀麗的賀州市浮山、石城和客家圍屋等,吸引着國内外遊客前來觀光旅遊。

目前,賀州已開發的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為:十八水景區、姑婆山國家森林公園、賀州玉石林景區、賀州溫泉景區、黃姚古鎮景區,國家AAA級旅遊景區為:紫雲仙境景區等,其中還有玉印浮山、臨賀故城、客家圍屋、大桂山國家森林公園等風景名勝區,賀州形成了以森林度假、自然生态、溫泉療養、民族風情旅遊為主的有地方特色的旅遊業。

賀州已有兩千多年的曆史,文物古迹繁多,民風古樸濃郁,自然風光秀麗。有國寶級文物——麒麟尊(春秋時期,距今2500年);玉印浮山、客家圍屋、黃姚古鎮、古名城、回瀾風雨橋、秀水狀元村等人文曆史景觀;姑婆山國家森林公園、大桂山國家森林公園、路花溫泉、荷塘十裡畫廊、天下第一洞——碧水岩等衆多自然山水風光.賀州市如詩如畫的山水田園景色,不僅吸引了衆多的國外遊客,還成為香港著名電視劇《茶是故鄉濃》、《酒是故鄉醇》及電視劇《圍屋裡的女人》、《春蠶織夢》,電影《冰雪同行》等影視片的外景拍攝地。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