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潇賀古道上最後的涼亭
廖家莊
位于富川瑤族自治縣麥嶺鎮月塘村山坳上的“龍亭”,是潇賀古道上唯一僅存的一座涼亭,它見證了秦漢以來遙遙兩千多年的風雨歲月,房梁屋檐已經岌岌可危,斑駁的石柱磚牆正在一天天被風雨剝襲着,一條石闆古道陪伴着古涼亭靜靜地徜徉在荒野上。月塘“龍亭”作為介紹賀州“魅力城市”的曆史,在2004年曾經登上了中央電視台的專題節目,如今複歸沉寂之後的月塘“龍亭”,留給後人的不僅僅是它的曆史價值了,“龍亭”的磚牆還能夠抵擋多少年風雨?房梁黑瓦還能夠支撐多少歲月?在不需要太久的時間之後,它是否會變成一處曆史的遺迹?
古時十裡為一塘,每塘建有一座涼亭,涼亭專供過往行人歇息用。潇賀古道上的第一塘叫岩口塘,岩口塘建有一座涼亭稱“永濟亭”,“永濟亭”位于湖南與廣西的正交界處。據當地村民說,以前修建涼亭的磚瓦由湖南和廣西兩地的村民共同捐助,湖南一側的石門由湖南方提供,廣西一側的石門由廣西一側提供。所以“永濟亭”是湖南進入廣西的第一座涼亭,亭内從前立有碑文,碑文上寫有“粵楚分界”的字樣。“永濟亭”一直保存至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後來因為兩地鬧土地糾紛,“永濟亭”作為兩地曆史分界的見證物被人為地破壞殆盡,2003年,國家修建富川至江永段廣西一側的二級公路,“永濟亭”連遺址也難尋了,1993年出版的《富川縣志》地圖在湘桂分界線上仍标有“永濟亭”地址。
岩口塘作為一個村莊的稱謂至今不變,岩口塘進入廣西的第二塘就是現在的麥嶺鎮月塘村,月塘村山坳上修建的這座涼亭稱“龍亭”,當地老人回憶說,八十年代還看見涼亭兩端的大門上方寫有“龍亭”二字,可惜現在已經看不到了。
月塘“龍亭”是一處絕佳的風水寶地,涼亭建在兩座土山的峽口處,但又十分隐蔽,從前山嶺必定是古樹參天,現在仍是樹木蔥茏,西望有一種“極目楚天舒”的感覺,東望一馬平川的粵西(古時賀州稱粵西)是一片豐腴之地,“麥嶺要塞”指的就是粵楚通衢的萌渚嶺與都龐嶺之間岩口塘、月塘、龍塘這一帶地方,月塘“龍亭”又無疑是“麥嶺要塞”的前沿陣地。月塘“龍亭”的西側有一眼泉井,村民們說,這一眼位于山頂上的泉井,卻從來不曾幹涸過,路上行人解渴洗臉十分方便,想當年秦始皇數十萬兵馬為統一嶺南而長途跋涉到達“龍亭”時,能夠飲上一口甘甜的泉水,想必軍威也會為之大振。
月塘“龍亭”後方不遠處就是曆史上著名的麥嶺府所在地,麥嶺府是賀江流域的第一府,也是唯一的軍府。清代麥嶺府最輝煌時有兵營150多間,其宏大的遺址現在作為麥嶺鎮政府和麥嶺中學的駐地,石鑿的喂馬槽、蓮花墩現在還随處可見。不說曆史上麥嶺府有駐軍,就是解放後的幾十年間麥嶺也駐紮着一支野戰部隊。從月塘“龍亭”到“龍塘”的這一段路程,更是賀州曆史上最著名的古戰場,從傑駿率越族守軍抵抗秦始皇軍隊,到麥嶺南瓜山的富川自衛隊抗日阻擊戰,多名自衛隊員血灑南瓜山,時間跨越了兩千多年,這裡的一些遺址和地名都被冠以“傑駿閣”“大鼓廟”“操練場”“黑龍塘”等與古代戰争有關的字眼。
月塘“龍亭”兩端山道上延伸的古道,本身就是最好的曆史見證,東端的黑石闆路面大塊光滑,考古專家認定為宋代所修,西端的古道則有兩種十分明顯的區别,一段是宋代的青石闆路面,一段是秦代的鵝卵石路面,寬度為一米以上,說明通過月塘“龍亭”的古道應該始于秦代以上,曆代又經過了重修。1971年長沙馬王堆出土的“地形圖”中标明的“新道”,被專家認定的“新道”就是海陸絲綢之路對接線的潇賀古道,月塘“龍亭”是潇賀古道的必經之路。
潇賀古道上從前曾經有過許多座涼亭,而時光的隧道已經把衆多古代人們必不可少的涼亭給湮沒了,月塘“龍亭”也許是潇賀古道廣西一側僅存的最後一座涼亭了,那斑駁的石門永遠洞開着,精美的穿鬥式屋梁在無聲地訴說着曆史,那兩塊十幾米長專供人們歇息用的水杉木闆也一定是年代久遠,但其彈力依舊。社會的變遷,車馬大道都已經繞道而去,現在隻有上學的學生和砍柴的村民偶然路過。孤零零地遺落在山野上的月塘“龍亭”,雖然風光不再,但文物考古工作者認為它的存在是多麼的重要,因為它是嶺南文明的見證,它是一部曆史的教科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