玺印作證,鋪門原是古王國
根據大量專家學者對潇賀古道的考證,證明潇賀古道是秦漢到唐代(梅關新道開通和李勃修複靈渠前)中原通往嶺南地區的主要通道,地位相當于今天的京杭大運河和京珠高速。從潇賀古道的走向來看,封陽縣(鋪門)要比封開縣要更早接受中原文化的熏陶。中原的古漢語——雅語(今天粵語的最初形态,曾經是中原地區的官話)沿着潇賀古道先進入封中地區(賀江中下遊地區)跟當地的方言融合,形成了粵語次方言——鋪門話(麥名金在《鋪門話研究》一書中認為鋪門話是粵語次方言)。賀州市博物館胡慶生館長在《鮮為人知的賀州》一書中撰文《玺印作證,鋪門原是古王國》,認為鋪門“在西漢早期古墓中出土的文物其造型、用材都十分高檔,其中許多器物甚至是代表王侯級人物行政權力的用品。” 封陽縣(鋪門)有可能是粵語最早的發源地和封中王國的都城。關于長沙馬王堆出土的地圖上标示的“封中”之謎,以及封陽縣在嶺南地區的政治地位,還需要更多考古發現來佐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