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武裝起義的第一槍——英家起義
1947年,全國解放戰争勢如破竹。中共廣西省工委書記錢興為貫徹黨中央關于開展國民黨統治區農村遊擊戰争、配合解放大軍正面戰場作戰的指示,于4月7日至14日在橫縣陶圩鄉六秀村主持召開了全省各地區黨組織負責人會議(史稱橫縣會議),對全省的武裝起義做出了具體部署。
參加會議的中共桂東特派員兼英家特支書記吳贊之5月初回到英家後,同特支副書記張贊周、黨員骨幹王家紀共同分析了桂東地區敵、友、我三方面的情況,決定在鐘山的英家、富川的古城相繼舉行武裝起義,計劃用三個月的時間完成起義的準備工作。
5月22日,原臨陽聯隊骨幹孫憶冬、姚大年,受已調任粵桂湘邊縱隊副政委錢興的指派,到英家向吳贊之傳達香港分局的指示,要求桂東黨組織立即組織武裝起義,以策應粵桂湘邊遊擊縱隊的武裝鬥争。
吳贊之接到指示後,把起義的準備時間縮短到1個月内完成。5月底,因古城起義行動計劃洩密,吳贊之決定在英家提前行動,把準備時間再縮短為10天。6月2日,王家紀通過内線,得知國民黨英家糧倉的稻谷近日将被全部運走的消息。為了得到糧食,打下糧倉救濟饑民,吳贊之果斷做出3天内舉行起義的決定。
6月5日晚,适逢英家街群衆為祈求平安舉行舞香火龍祈福儀式,吸引了很多男女老幼到場圍觀。晚9時許,來自英家街及周邊村寨的六十多名武裝隊員在泉公廟内集中,經吳贊之動員和宣誓後,在孫憶冬、姚大年的帶領下,分别向英家鄉公所和英家糧倉進發。在舞香火龍祈福儀式震耳欲聾的鞭炮聲中,起義隊員悄悄地包圍了英家鄉公所,在預先進入鄉公所的王家紀的協助下,迅速占領鄉公所,解除了自衛隊的武裝,俘虜了鄉長;攻擊糧倉的隊伍,為避免驚動敵人,由2名隊員架起竹竿越牆而入,制服了守倉人員,奪取了糧倉。起義隊伍不費一槍一彈順利地拿下了兩個預定的攻擊目标,共繳獲長短槍12支、子彈二百六十多發,開倉濟貧,将三千多擔糧食分發給饑餓的群衆。
英家武裝起義,遭到了敵人的殘酷鎮壓。黨員羅玉堅、何仕南被捕犧牲,數百隊員家屬被扣押,追查起義隊伍的去向和糧食下落。6月14日,張贊周等少數骨幹留在英家繼續堅持活動,吳贊之帶領主力隊員轉移到花山山區開展艱苦的對敵鬥争,并在白色恐怖中于17日夜成功奔襲了公安鄉公所,共繳獲長短槍19支。由于敵人的瘋狂圍捕,在花山的隊員與外界的聯系中斷,糧彈俱缺,與敵周旋20多天後,起義隊伍被迫化整為零,吳贊之、張贊周等骨幹隊員分别轉移到桂東各縣和廣東西江遊擊區。
英家武裝起義,打響了解放戰争時期廣西武裝起義的第一槍,為後來廣西各地開展的武裝鬥争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在廣西革命史上譜寫了光輝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