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麒麟尊
麒麟尊又名銅犧尊、神獸尊,為春秋戰國時期貴族用的大型青銅酒器。1991年7月出土于廣西賀州市沙田鎮龍中村紅珠山一座岩洞墓中,1995年被認定為國家一級甲等文物。現藏在北京博物館。
外型似古代早期傳說中的麒麟,原高53.7厘米,寬23.5厘米,長50厘米,重21.5千克,肚腹滾園,一幅福态,四腿盤骨俱健,極富動感,身上刻滿了一種叫“夔”的紋飾,十分華麗。背上盤着一條龍,尾上刻附着一隻鳳,鳳好奇地昂着頭,踮着腳,注視着前面的龍,是一件極其珍貴的古代藝術品。
麒麟尊尾部附鳳鳥,背部着蟠龍,集中國古人創造的三大神獸麒麟、龍和鳳于一身,形态古樸、憨厚、祥和,表現了古人對美好生活的憧憬,是中原文化、百越文化和楚文化交彙融合的曆史印記,見證了八步區古老而悠久的曆史。這尊戰國時期貴族所用的青銅酒器,最大的價值在于器形和紋飾表現出明顯的中原文化特征,體型和盤龍、附鳳等雕飾則又顯露着濃郁的南越文化特點,堪稱中原文化與嶺南文化融合的典範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