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在昭平
一九二一年,孫中山先生在廣州發動讨伐盤踞在北平的段祺瑞,在廣州成立大本營,并擔任大元帥。在出師北伐中,先遣部隊由範石生、李濟深、許崇智、關國雄、劉震寰等将軍率領經昭平、桂林入湘。前軍入湘後,孫先生接着離廣州,于同年十一月十五日,由警衛司令黃大偉的部隊護送,溯桂江而上抵昭平縣城。
孫先生抵昭平時,身着白色中山裝,頭冠白通帽,滿面春風。當時的昭平縣長吳恭先(昭平富羅砂子街人)率領各界代表、民主人士,在桂江馬灘頭列隊迎接,各界人士代表和群衆在碼頭沿街兩旁列隊恭候歡迎。為了孫先生的安全起見,整個昭平縣城警衛十分森嚴。
昭平民衆為歡迎孫先生駕到,事先已在昭平碼頭的江面上搭有水亭一座。水亭上張燈結彩,備緻堂皇,作為歡迎站。站内備有休息時飲用的茶水、點心。當孫先生的座輪過了馬灘頭時,吳恭先即到孫先生的座輪接駕。這時,孫先生亦離座輪登陸與各界代表人士握手後,一起沿五将洲(地名)步行到鹽關(現昭平造船廠前之江邊)渡江。先到水亭上休息,共進茶水、點心。此刻,碼頭上的歡迎隊伍中的鼓樂、鞭炮齊鳴,氣氛格外熱鬧。吳恭先及各界代表人士陪同孫先生步上碼頭,從歡迎隊伍中間漫步向迎恩樓(即為孫先生臨時行轅、停頓的地方)進發。街道兩邊的标語琳琅滿目,歡迎的群衆手執旗子,萬頭攢動。孫先生頻頻點頭,揮手緻意。孫先生行到臨時行轅時,吳恭先親自将歡迎民衆集合到中心大操場整隊聽候,召開歡迎大會。孫先生休息片刻後,吳恭先及各界人士代表信步入場,檢閱列隊陣容,爾後登上講壇。這時,大操場上四千多名聽衆的掌聲、歡呼聲和鼓樂聲一同響起,好似春雷一般。孫先生數次揮帽緻意,經久始告平靜。孫先生講的第一句話:“各位,此次溯桂江而上路經昭平小住,承蒙昭平各界代表、民主人士及廣大民衆熱情歡迎不勝銘感。”接着,他對這次北伐的必要行動着重講了如下幾點:段祺瑞等軍閥篡奪倒清及摧毀封建制度的成果,實屬禍國殃民的罪行;發動廣大民衆、各界人士團結一緻,共赴國難,打倒段賊集團,實現民主共和,加強建國;實現三民主義和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努力實行振興中華,維護國家民族尊嚴,發展工農業生産,取消一切不平等條約,消滅國内一切大小軍閥的割據,建立民主共和的新中國,完成國民革命的偉業。最後孫先生示出在江邊拾到的白石當聽衆面前介紹:“諸君今日當先盡之責,莫若開辟道路,切不可以無錢卸責,亦須全體民衆出力可也,于必行路辟寬之。材料遍地皆是,不須向外洋購材料也。如果道路開辟,交通便利,則諸君所餘之糧食,所餘之牲畜,所餘之柴木,無窮之煤鐵金銀藏之于地可以開發,一切工場實業可以振興,教育可以普及,盜賊可以潛清矣。此種樂利,乃諸君共享,亦諸君對國民應盡之責。譬如梧州至昭平路程不過二百八十裡,朔江而上須行八日,如有大路行汽車,則數點鐘足矣”。孫先生在演講時,态度溫和,聲若宏鐘,十分動聽感人。這次演講達三小時之久,聽衆秩序井然,情緒高漲,肅穆敬聽。
孫先生在臨時行轅駐留一晚,翌晨起駕離昭,沿桂江向桂林方向進發。孫先生起駕時,吳恭先率領各界代表、民主人士及廣大民衆手執彩色小旗,沿街鋪戶商民排門擺設餞行酒送行。一路上鞭炮、鼓樂喧天,直送至碼頭肅立,等孫先生上了座輪解綻後,才依依不舍返回。
孫先生到達桂林,以此為鎮,督師北上。北進部隊已入湘前進,後以陳炯明在粵叛變緻使北伐中止,而回師讨陳定粵。